本文目录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这个思维方式差异的话,这个与英汉语言这个差异的话。这个就是两地一个说话语气不一样
中英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摘要]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文化传统长期积淀的结果。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本文将主要讨论中英两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正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同时翻译也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认知方式,进而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及翻译的效果。
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具像思维要求取向与取义相结合,特定的思想要寄寓于具体的物象之中,借助具体物象叙事述理,表达概念,情感和意向;而抽象思维则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对物象的统摄以严密的逻辑语句叙事说理,表情达意。这一点从古诗“秋思”与译文的对比中可见一斑。原诗的前三行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行诗句中连续使用了九个名词,并列了九种具象,萧瑟凄凉之景,空旷冷落之感从这九个象语中凸现而出,悠然而生,无须任何赘词冗语。反观英译文:Oe'r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fly evening crows; Neath tiny bridge beside a clear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rse goes;译文句式工整,词义贴切对应,韵律和谐自然,但原句中具象组合改换成三个完整的逻辑语句,这既是英语遣词造句的语法要求,更是由于严密的抽象逻辑思维表达形式的需求。
(二)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
英语民族重直线思维,而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语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先交代要点,而汉民族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英语在谋篇和遣词造句上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如: Soccer is a very difficult sport(topic sentence). (1) 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 (2) 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 (3) 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 (4)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英汉语言的主要异同在于
英汉主要差异
一、语言类型学
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非常强调句子结构,表现在:主语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作用,也必须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语。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中文是话题优先语言,更加强调情景,通过建立情景传递信息,句子结构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二、思维不同
在表达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回渐进,起承转合,常常先说理由再引出结论,而英文更加开门见山。
中文先解释理由,再说出观点。英语更多的先表明观点再说出理由。这就是两种思维上的不同。
三、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四、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
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六、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分析
英语和汉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并不仅仅是语言本文化的载体。从翻译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形态结构和表现手段上均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直接进行对等转换的现象实不多见。不少情况下,译者都需要认真把握原作的意义及文体、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行文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忠实于原文意义,又不会出现翻译腔或翻译症等表述方面的问题。一般认为,英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名词和介词使用较多,动词的使用频率及场合远远不及汉语,而汉语作为动态语言往往会连续使用动词,且不像英语句子那样可以确定核心谓语动词。鉴于此,在英译汉过程中,动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要求译者必须进行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此外,英语是屈折语,动词受主谓关系、时态、语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没有形式上的屈折变化,可以灵活方便地在句中多次连续出现,从而应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较高,使汉语呈现出动态特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帮助我们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的意义,提升翻译能力。根据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本章将从词义、语法和思维三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对比。1.英汉词义对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基石。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使用和词义表达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一词多义是这两种语言共同的基本特征。英语同汉语一样,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多义词,而且词汇的使用频率越高,词汇随之衍生的词义也就越丰富。
以上就是关于中英语言思维差异对比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全部内容,以及中英语言思维差异对比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