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不当的事例分析,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5个经典案例20字

本文目录

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5个经典案例20字


  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案例篇四
  1910年,在美国,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八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看到,这颗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立即执行营长的命令,对连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立即执行值班军官的命令,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八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军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立即执行值班连长的命令,对班长说:“明晚八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出现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最后,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八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同样道理,在企业经营中,谁能保证你们企业不会发生像哈雷彗星通知这样的笑话。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沟通漏斗”,经常会遇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问题。一旦信息失真,员工就会部分理解,执行就会大打折扣,生产效率会大大下降,企业效益会大受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倒闭;当追究起责任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进而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所以,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沟通漏斗“漏”的越来越少。

  堵上“沟通漏斗”中的筛子眼

  既然沟通漏洞的作用如此之大,现在,就让我们堵住这些筛子眼。

  1、要点—管理者讲清楚要点,避免信息干扰。

  前两个漏掉的20%,就是你只能说出你心里想的80%的和你说的80%,别人听到的60%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在讲话时没有讲清楚要点。管理者再向执行者讲话时,一定要知道那些该详细讲,那些该略讲,其实直讲清楚要点即可。还记得管理者让部属买办公室文具那个案例吗?讲清楚买笔非常简单,只需一句“买蓝色没有香味的”足矣,像“不要”“千万别”这种强调性的词反而是一种干扰,让人只记住了被强调的部分。

  2、重复—让执行的人重复你所讲的要点。

  别人听到的60%,别人听懂的40%,这是第三个漏掉的20%。在这个环节上,由于执行

  者本人的原因,或者是与 文化 水平有关系,或者是与个人的知识背景有关系,也可能是个人理解能力的原因,这20%就漏掉了。应对的 方法 ,就是让执行者当面向管理者重复任务的内容,管理者如果听到他说听得和你讲的不一致,管理者还有及时纠正的机会;如果不及时听取对方的重复,一旦任务被错误或歪曲执行,补救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3、监督—执行的人回复执行的情况。

  第四个漏掉的20%,就是别人听懂的40%,但只行动了20%,是由于执行者在执行任务时,夹杂了自己的理解,往往被自己的想法和习惯所左右,执行者就不能有效执行。应对的办法就是,管理者要及时监督执行者执行的情况,要让执行者不定期、不定时的向管理者回复执行的情况。如果管理者发现执行者执行部到位,要及时制止,采取补救 措施 。
  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案例篇五
  在企业里,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其中经常发生的就是,你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或许很完美,你说出来的自认为很准确,但部属执行起来就是打折扣,你想的、说的和他们做的经常差之千里。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讨论执行力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想的、说的和别人听的、做的差距这么大。

  比如,办公室需要买批文具,你叮嘱小张,“小张,今天下午去文具批发市场批发一批文具。”

  “是。”

  “还有,买圆珠笔时要买蓝色圆珠笔,不要买成黑色的。”

  “是。”

  “对了,千万别买有香味的圆珠笔。”

  结果是,小张买回来的不仅是黑色的,更要命的是那种有香味的,弄得整个办公室都充斥着苹果味、香橙味的怪怪的香味,熏得大家直想吐。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沟通漏斗”现象。

  沟通中的“80∕20法则”

  漏斗的特性在于“漏”。我们想的、说的到对方听的、听懂的和执行的,这种信息一直在“漏”,也就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

  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当你在用语言表达你的想法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成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的原因,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等到他们遵照领悟的40﹪去具体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

  这就是“沟通漏斗”!

  所谓“沟通漏斗”,就是在人与人沟通时,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预想的80%,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执行时,只有20%了。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的80%,对方只能执行到20%,这也就是沟通中的“80∕20法则”。

  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沟通漏斗”。

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5个经典案例20字

人可以从历史中得到经验


西汉时的韩信因说话不忌口而被汉高祖刘邦所猜忌,最后终致身死。而教唆韩信叛乱的说客蒯通却因为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说服了刘邦而免除一死。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韩信这番话由此埋下了祸根。天下平定后,韩信受诬告被贬为淮阴侯。


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 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


蒯通被带到,刘邦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蒯通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 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


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刘邦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扩展资料: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一、怕说错话,就先学会倾听。怕说错话,所以干脆沉默,“沉默”是不抢风头,只需倾听,时不时回应一两句表示认同,这样既不突兀,也绝无拍马屁的意思。可以从倾听中获取对方的信息,初步了解对方。话少没问题,不用觉得尴尬,别表现出厌烦就好。


二、把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三、少聊自己,多关心对方。每个人都想聊聊自己,所以一张嘴就是“我以为……”“我家里……”“我去做……”,如果遇到一个乐于倾听的人,或者是喜欢的人,那么有关你的事情,别人都会一副颇有兴趣的样子听你瞎扯。


四、不知聊什么,那就聊吃的。英国人见面习惯聊天气,而我们见面“吃了吗?吃什么了?”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延伸开展。确实如此,一说到“吃”这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人会拒绝。


从一日三餐到家乡美食,从品尝味道到菜肴制作,或者必去的餐厅、新开的饭馆等,简直太多话可说了。所以如果实在没找到话题的时候,不如聊聊吃的。


五、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一个说话习惯咄咄逼人的人,很多话题到了他那儿就没办法接下去,因为他开口就是“我以为……”“我赚钱容易吗”……


有时候我很怕这样的人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更害怕自己受到影响而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常常自省,说话和做人都不能太多怨愤。


因为一句话引发的误会的作文


下午没课,我打算到武侯伺看看。朋友告诉我门口有个公交车站,乘坐334路几分钟就到。
等我挣扎着终于挤上车的一瞬间,车门‘哧’地一声关上了。我抓紧了挂环刚刚站稳,就听到身后传来痛苦的叫喊声:“师傅,开一下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怕出什么事,慌忙也对着司机喊起来:“师傅,快停一下,她的孩子,她的孩子被门夹到了。”司机车把车门开了一个小缝。这时女子才深深地吐了口气,紧绷的脸袋也松懈了下来,冲我微微一笑。我赶忙问她:“你的孩子
呢?”只见她一只手从脚上取下了一只鞋子,认真瞧了瞧,“这可是我才买的千百度的新‘孩子’,幸好没夹坏。”哦,原来她说的“孩子”
指的是鞋子!虚惊一场!

因为一句话引发的误会的作文

试想自己和朋友 在语言沟通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原因


肯定会有失败的,这个例子也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肯定是没有关注到别人的这种意见或者是建议吧。

试想自己和朋友 在语言沟通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语言表达不当的事例分析,沟通不当产生误会的5个经典案例20字的全部内容,以及语言表达不当的事例分析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 2023年02月06日13时28分54秒
下一篇 2023年02月06日13时31分43秒

相关推荐

  • 过去进行时特殊疑问句构成

    过去进行时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时态,表示过去某个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构成过去进行时需要使用be动词的过去式(was/were)和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ing形式)。在构成特殊疑问句时,需要按照以下格式: 疑问词 + was/were + 主语 + 动词-ing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What were you doing at 8 o'clock last night?(你昨晚8点钟在做什么…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退运返修的货件数要一致吗

    退货和返修是电商和传统零售业中常见的操作。当货物退回或需要维修时,很多客户和商家都会问同一个问题:退运和返修的货件数要一致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退运和返修的货件数不一定要一致。这取决于不同商家和服务提供商的政策和流程。 在某些情况下,商家可能只需要接收和处理一个退货或返修请求,而无需考虑货件数量。例如,如果客户购买了一件商品,但不喜欢它或者发现有质量问题,他们可以申请退货或返修,商家只需要…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动词加副词宾语的位置

    在英语语法中,动词加副词宾语的位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正确的位置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易懂,而错误的位置则会导致句意模糊或者语法上的错误。 通常,副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者后面。例如: She carefully read the instructions.(她仔细地阅读了说明。) She read the instructions carefully.(她仔细地阅读了说明。)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相同…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高一语文作文考点范文

    本文目录 1.议论文 2.说明文 3.小说 高一语文作文考试是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正确的写作技巧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考点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议论文 议论文是高中语文作文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它要求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力。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掌握现有的信息和材料,梳理自己的思路。 其次,需…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宾语名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 1.宾语名词的定义 2.宾语名词的用法 3.宾语名词的例子 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宾语名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用来描述动词的接受者或承受者,也就是动作的对象。下面将详细介绍宾语名词的定义、用法和一些例子。 宾语名词的定义 在句子中,宾语名词是接受动作的人、物或者是抽象的概念。宾语名词可以是单数或复数,也可以是不可数名词。通常,宾语名词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宾语名词的用法…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可歌可泣的适用对象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它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并且,英语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使用,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英语学习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意义。 首先,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需要学习英语,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校中的教学内容。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学生们通过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增强…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间隔号的六种用法

    本文目录 1. 普通破折号 2. 连字符 3. 划分数字范围 4. 替代逗号或括号 5. 划分对话 6. 缩写 在英语中,间隔号(dash)是一种常见的标点符号,用于连接单词、短语或句子。除了普通破折号,间隔号还有其他五种用法,下面将一一介绍。 1. 普通破折号 普通破折号(em dash)通常用于表示强烈的强调、插入语或者改变话题。例如: We need to try harder — fail…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
  • 一般过去时疑问结构

    英语中,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是指过去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常用于描述过去的经历或状态。在疑问句中,一般过去时需要使用疑问词(如what, where, when, how等)和助动词did来构成疑问结构。 疑问结构的构成 一般过去时疑问结构的构成为:疑问词 + did + 主语 + 动词原形 + 其他? 例如: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你昨天做…

    英语知识 2023年07月03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