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用法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对词的构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本文目录

对词的构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记住常见的词缀,这样可以很快辨认出附加式合成词。常见的前缀有“阿、老、初、第、可”等,它们在词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表一定的附加意义。常见的后缀有“子、儿、头、者、员、化、性、手、家”等,它们是词性的标志或表示附加意义。常见的中缀是“里”,由它同词根构成的词常带贬义的感情色彩。有叠音语素构成的都是形容词。
  2.注意合成词中的重叠式和单纯词中的叠音词的不同。重叠式合成词中的每个词根都有意义,可以单说,如“爸爸、姐姐、刚刚、偏偏”;而叠音词中的一个词根不能单说,例如不能说“蝈”,必须说“蝈蝈”等。
  3.对复合式合成词要抓住其整个词的词义、每个语素的意义及语素意义间的关系。合成词词义与语素意义间的关系是多种的:有的是语素意义的综合,如“潜力”即“潜在的力量”;有的是语素意义的融合,如“推敲”;有的是语素意义的侧重,如“干净”。分析时,首先了解整体义,再看语素在词中的意义和语素意义之间的关系,如“函授”一词,词义是“以书信或辅导为方式的教学”。其中语素“函”是“信件”义,语素“授”是“传授、讲”义。两语素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以“授”义为主,“函”从方式上加以限制,所以该词的构词法是偏正式(注意不是主谓式)。
  分析构词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构词法与词源学的关系。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语素在古代是单音节词,现在只能作合成词中具有意义的语素。由于语素的意义是历史赋予的,所以,对某些词需要考出其来源或涉及到的典故,了解其本义才能确定其构造方式。比如:“翱翔”一词。《说文解字》上解:“翱,翔也;翔,回飞也”。《淮南子》有“翱翔四海之外”句,下注云:“翼一上一下曰翱,不摇曰翔”。可以看出,“翱”与“翔”是两个同义语素(在古代,这种同义语素是经常可以相互解释的单音节词),构词方式是联合型。又如“逗留、宇宙、惊骇”等。
  2注意同形语素的“实”与“虚”。复合式与附加式是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方式的两大基本类型。因为复合式是由词根加词根构成的词(实语素+实语素),附加式是由词缀和词根构成的词(实语素+虚语素),因此,确定合成词中的语素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是分析构词方式的前提。如“手”,在“着手”“顺手”“棘手”“握手”等词中是实语素,在“水手”“歌手”“一把手”中是虚语素。这种同形语素实虚不同的现象是因为有不少虚语素是由实语素转化来的,因而在形式上与实语素相同,这样的语素常见的还有“性”“气”“头”“子”“儿”“老”等。区别方法:一是看语音形式。在语音上“子、头”后缀念轻声,词根不读轻声;后缀“儿”是儿化,不读成两个音节,词根“儿”单独成一个音节。二是看表示类化意义。后缀“手”表示哪一类人,词根“手”仍保留“手”的含义;“性”作为后缀表示具有某种属性,作为词根,表示性别、性格等。
  3分清构词关系还是造句关系。构词法与造句法关系密切,但不相同。造句法以词为单位,词的组合不只靠意义,重要的是靠外部形式;构词法主要是从语素的意义上看的,不如“雪白”,在句法上这种关系构成主谓关系,但在构词法中构成一个词,两个语素是修饰限制关系。因此分析时应从语素意义关系上分析,把构词关系和造句关系分清。
  4关于“离合动词”。动宾型合成词 中的一些词,如“洗澡”“理发”“跳舞”等,在句法中常作一个成分,在“孩子洗澡了。”一句中作谓语,还可以说成:“洗一洗澡”、“洗了一个澡”等。这类“离合动词”合起来时可看作一个词,拆开用时是动宾短语。

对词的构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般这个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句子有过渡、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总结全文等作用

一般这个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归纳下列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写得有点多,但很详细,希望你能仔细看看

1.以为

该词是文言中的意动用法。不严谨的话,就可以直接理解为“认为”,但如果要一字一字对应着来,那么“以”意为“把、将”,“为”意为“认作、当做”。实际上,“以为”是个省略形式,中间省略了宾语“之”,完整形式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做…”或“将它认为…”,但翻译要灵活。“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它就要来吃自己;“以为神”,将它视为神迹,也就是认为它很神奇。

2.之

这得分类说:

a、“黔之驴”: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表从属。

b、“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最典型的文言用法,作指示代词,用来指称前面提及的人或物。

3.然

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也要视场合灵活翻译,照直翻要么不通、要么别扭。“庞然大物也”,(是个)体型庞大的东西(或人),不要把“样子”翻出来。“慭慭然”就要看上下文来译了。

2.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原意有差别,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

所谓名作动,其实是古文中一种简写的手法,以现代的语法看是名词,这是错觉而已。实际上古代并无此说法。因此在古文中所有的词汇都可以作动词,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做动词。如:

吾书其中——书写,现在是书法的意思

尔饭否?——饭就是吃饭,现在是饭菜。

岂有此理哉?——理就是讲道理、理论,现代是道理。等等。

参考: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原为“名声”词意,这里为动词,出名的意思。)

2. 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3. 文言文重点词解释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参考摘录的.还有,他人的版权,。

4. 关于文言文虚词意义与用法

虚词的应用能力,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除了强化记忆各个虚词的用法外,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和方法。大体说来,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复习。

1.分清虚实 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与白话一样,所不同的是,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入虚词外,代词也归入虚词。要特别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某个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顾”,义为“回头”,是动词(实词);“顾吾念之”的“顾”,义为“但”“不过”,是转折连词(虚词)。所以复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2.辨明用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之”有三个词性:动词、代词、助词。

作动词“到”“往”解释(如“辍耕之垄上”),是实词,仅此一个用法。作代词,有第一人称(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第三人称(如“作《师说》以贻之”)、指示代词(如“均之二策”)三种用法。

作助词,有六种用法:一是当“的”字用,作定语的标志(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二是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作补语的标志(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如“顷之”);四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译时省去;五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居庙堂之高”),译时省去。这样,通过词性统帅用法,就使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

3.注意变化 复习中应该拿虚词与白话比较,了解虚词的古今变化,懂得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些说法大体相当。虚词意义的古今变化,大体有以下四种: 第一,少数沿用下来。

如“学然后知不足”的“然后”,今天仍然使用。 第二,有的完全消失。

如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停顿作用的“者”,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等。 第三,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如“也”在文言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停顿等语气,现作副词,表同样、并行等意义。 第四,有的改用了别的词。

如语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于”则分别被“在、向、对、到、同、比、被”等介词代替。 4.注意特殊 按照考试大纲,高考只考查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且一般不考查文言虚词比较偏僻的用法,但课文中出现过的用法并非绝对不考。

还是以“之”字为例,“之”字作动词属特殊用法,应着重记住;“之”作代词时用于第三人称很常见,但用作第一人称(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却是比较生疏的用法,要引起注意。再如“其”字,一般用作代词,但在课文中表反诘、猜测等语气,出现过几次,也要重点掌握,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其李广将军之谓乎”中的“其”字表猜测语气。

又如“以”字作介词时的一般用法在课文中经常见到,但表示领率的意义则见得较少,要重点记忆,“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我立尽”就是这种用法。这样通过抓生疏、疑难、特殊用法,减少了复习量,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5.分类归纳 对虚词进行分类整理记忆,可以减少复习的工作量。如表示“只”义的虚词有“止、特、但、唯、单、直、徒”,表示“都”义的文言虚词有“全、举、咸、具、悉、皆”;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有“于是、因、则、而”,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有“而、以、与”,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有“于、以、乎、与、为”。

另外,还可将表时间的副词可按过去时、现在时归类,将表短促时间和迅速的副词分类整理。对用于句首和句末的语助词分别进行归纳。

解题技巧 同解答考查文言实词的试题一样,要看青题目要求,明确思维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具体说,可采取以下5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其所指内容进行确定。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

2.全句关照法 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个把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它。比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3.位置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5.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而(虚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顺承】登高而招(本句话中也可作修饰讲)

【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锲而舍之。

【表条件】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中而可不译,也可译为才。

要区分的是表递进多译为而且,表顺承多译为就,接着,然后。

之(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君将衰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二三人称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这】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动词 【到,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助词 【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隆中对》

【的】暂时想不起来,不过例句应该挺多。

【提宾得标志】句读之不知。 《师说》

【定语后置的标志】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列传》

我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其他两个词暂时还没整理出来,多多包涵。另外,我们高三用的文言字典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史东编著的,个人觉得很好用,特里面很多例句都是课本上的,并且,是我们老师推荐的,可以试试。 在语文方面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一定全力相助!

6. 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都包括哪些

壮语后置 宾语前置 反问 设问

文言文虚词的积累方法有两个。

一、总结规律,分类整理

文言文虚词理解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内容。 主要考查的对象有:之、其、以、而、于、乃、为、则、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

要能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首先要抓它们的特点,总结规律,分类整理,化繁芜为简单,化零散为集中,化艰难为容易,加强理解和记忆,突破文言文虚词理解这个难点。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

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思路。

1、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类整理。(1)收集常用的文言文虚词。(2)整理它们的各种意义用法。(3)为它的每一种意义和用法配以经典的例句,以备作资料用。(4)熟读并且掌握这些虚词的基本知识。

2、以单篇课文为线索进行比较理解。(1)读一个文言文段落,找出里面可能会考查到的文言文虚词,尝试分析并理解其意义和用法。(2)理解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3)集齐含有这些虚词的其它语句,丰富用例。(4)将这些虚词的用法归为一类,不同的归为另外一类或多类。(5)以语段为单位将这些虚词整理在一起,以作复习之用。

二、融入语境,判断用法

其实,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数量有限,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多彩。要想把它们全部掌握好,而不至于忘记,完全靠死记硬背肯定不可靠。这就有赖我们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语境来解词。如“之”的称代对象,就必须得联系具体的上下文才能对它指代的对象进行明确确定。

2、整体关照法。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并不实在,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只有依据对全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它的意义和用法。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等,在疑问句末就是疑问语气词,在感叹号末就是感叹语气词,它们始终与整个句子“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法。一些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也”,在句末就是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助词;在句中,则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名词后一般就是语气副词。

4、语法分析法。对于一般用法有规律的虚词,可以根据语法作用来分析其用法。比如“以”字的用法,就有一定的规律,“以”的后边如果是名词,“以”则为介词,可译为“把、拿、将、用、凭、凭借”等;“以”后边如果是动词,“以”则可能是连词,可译为“来、用来”等,如果单独支配名词带宾语,那它则可能是动词,当“认为”解了。

5、代入检验法。就是将该虚词放入句子,若结合上下文一气读来感觉语意流畅,那么便可以说明理解是准确的,反之,则足可以说明你的理解有问题。

古今异意就忒多了 要总结慢慢积累实词就是有意义的词语

7. 文言文常用重要实词虚词归纳及其词条用法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 连词 关系 例句 译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又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因果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所以 目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目的,来 代词,通“尔”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你的 通“如” 军惊如坏都舍。《察今》 好像,如同 复音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而后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才,方才 而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反问语气,进一步意思 既而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 不久,一会儿 2.何 疑问代词 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前置,哪里、什么 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什么 作谓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原因、为什么 疑问副词 句首、动词前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为什么、怎么 形容词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 /若何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怎么样、什么样 何以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以何,拿什么,凭什么 无何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 不久、没多久 何乃 阿母谓府史: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怎能 何异(于)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 有什么不同 何则 百仞之山,任负载登焉。

何则,陵迟故也。 为什么(用于自问自答) 如…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 将…怎么办呢? 何…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还(做某件事)干什么? 3.乎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吧 感叹语气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 4.乃 副词 顺承紧接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论战》 就、这才 逆转相背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却、竟、反而、才 范围限制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才、仅 确认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是、就是 代词 第二人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你的 指示代词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这样 复音虚词 无乃 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 府史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就这样 5.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他(们) 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自己 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 近指代词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这,这个,这些 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其中的 副词 推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或许,可能,大概 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难道,怎么 婉商 吾其还也。

《肴之战》 汝其勿悲。《与妻书》 还是 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可要 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假设关系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如果 复音虚词 何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6.且 连词 并列 河水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又、并 递进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而且、况且 让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尚且 转折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 然而、可 副词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将、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暂且、姑且 复音虚词 且夫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地,自若也。

况且,再说 且如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 7.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你、你们、你的 指示代词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这、这样、如此 连词 表假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如果、假设 表选择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或,或者 动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像、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及、如 复音虚词 若夫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段头,要说那,像那 若定 指挥若定。

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 以闲敝邑,若何? 怎么样 若干 车后若干递送夫。 几许,多少 若辈/若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这些人) 若…何 寇深矣,若之何?(对待…怎么样,。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怎样分析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中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看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今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须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词语的妙用:
1.解释词语(在语境)的意思;
2.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思想主题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的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怎样分析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词语的用法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对词的构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词语的用法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 2023年01月29日13时06分28秒
下一篇 2023年01月29日13时11分37秒

相关推荐

  • 一个小建议用英语怎么说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向身边的朋友或同事提供一些小建议。如果你想用英语来表达一个小建议,可以使用以下常用的表达方式: My suggestion is... 我的建议是... 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 你可以考虑一下...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这可能是个好主意... Have you thought about... 你有…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will什么时候做情态动词与助动词

    英语中的will是一个多用途的词汇,有时它是情态动词,有时它是助动词。它是情态动词时,它表示意愿或推测,而当它是助动词时,它表示未来时态。 当will是情态动词时,它用于表达一个人的意愿或者推测。例如,当我们说"I will go to the gym tomorrow"时,这里的will是未来时态的情态动词,表示我们对明天去健身房的意愿。再比如,当我们说"He will be late for …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乘除有先后顺序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乘除运算。那么乘除有先后顺序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乘除法是同等优先级的运算。这意味着当一个式子中同时包含乘法和除法时,我们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例如,对于式子6 ÷ 2 × 3,我们需要先计算6 ÷ 2,得到3,再与3相乘,最终结果为9。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例如,对于式子4 × (6 ÷…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3日
    11
  • 谓语和动词的关系

    在英语语法中,谓语和动词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简单地说,谓语是一个句子中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而动词则是表示这个动作或状态的词汇。 谓语和动词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在句子“Tom likes pizza”中,“likes”是谓语,而“likes”后面的“pizza”就是动词,表示Tom喜欢的东西。 然而,谓语和动词之间并不总是这么简单的关系。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谓语…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什么是谓语动词形式

    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谓语动词形式”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谓语动词形式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谓语动词的概念。谓语动词是指在一个句子中表达主语所做的动作或状态的动词,它是英语句子的必要成分之一。例如,在句子“Tom is reading a book.”中,“is reading”就是谓语动词。 而谓语动词形式指的是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形式。英语中的谓语动词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形、…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助动词是谓语的一部分吗

    英语中的谓语是指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而助动词是指用来帮助主要动词的动词,例如:be, have, do等等。 虽然助动词不是主要的动词,但是它们在构成句子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语法中,助动词与主要动词结合形成谓语动词。 例如,看下面这个句子:I am studying English. 在这个句子中,主要动词是“studying”,而“am”是助动词。这两个动词一起构成了谓语…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结果用英语怎么说

    英语中表达结果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As a result (因此) As a result引出的句子一般放在主句之后,表示主句的结果或影响。 例句:He didn't study hard for the exam. As a result, he failed. 他没有认真学习考试的内容,因此考试不及格。 Therefore(因此) Therefore引出的句子一般放在…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
  • be可以作助动词吗

    许多人都知道be是英语中的一个动词,它的意思是“是”。但是有些人会问,be能否作为助动词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英语中,be不仅可以作为实义动词,还可以作为助动词。作为助动词时,be可以用来构成进行时态。 进行时态是英语中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的一种时态,它由be+现在分词构成。例如,“I am writing this article.”中的am就是be作为助动词的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正在写…

    英语知识 2023年08月04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