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代词对比,笔译技巧之英语代词的翻译技巧是什么

本文目录

笔译技巧之英语代词的翻译技巧是什么


笔译技巧之英语代词的翻译技巧2017

  英语代词在语篇中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代词,有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关系代词等等。有时一句话中出现几个代词,这就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若译者不能辨清指代关系,就会掉人“陷阱”。笔者以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关系代词为线索,论证各类英语代词的汉语对应翻译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笔译技巧之英语代词的翻译技巧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人称代词的翻译

  人称代词在英语语篇中随处可见,是否将其译成相对应的汉语代词,这并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应提请注意:并非每一英语人称代词适宜译成汉语代词,尤其是当这些代词周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指代人或事物的词时,应慎重下笔,否则会造成误译,或使读者不知所云。其基本原则是以汉语习惯为前提,不能以简单的英汉代词对应方式来处理。试看下面的例子:

  (1) Nevertheless, such methods can be extremely useful when they are properly applied.

  [原译]尽管如此,当它们应用合理,这类方法可以是极其有用的。

  [改译]尽管如此,这类方法只要应用适当是非常有用的。

  [分析]原译中,把“they"一词译成“它们”。这样简单的英汉对应,乍看似乎成立,但稍加分析我们便不难发现,译成“它们”指代不明。原译译为“当它们应用合理,这类方法可以是极其有用的”。这样“它们”与“这类方法”就指称不一致,实则?they"恰是指代“such methods'’,即“这类方法”。因此,只有将"they"译成“这类方法”才是正确的。

  (2) (Executives must be able to handle change in broad segments of industry, society, and government.) But perhaps the change that’s most challenging of all is that within themselves.

  [原译]但是极富挑战意味的变革或许还是这些部门内部的改革。

  [改译]但是极富挑战意味的变化或许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变化。

  [分析]虽然原译把themselves看成是指代broad segments of industry,society,and governments.但是这样译无疑是败笔,因为它与原文意思不符。前句(即括号中的句子)是说行政人员必须应付企业、社会、管理诸多方面的变化。接着,用了一个But引出极富挑战的变化——行政人员自身的变化,因为后句紧接着是:Many things cause“executive metamorphoses” – family or financial change, declining health …。该句仍是说造成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变化的因素有许多,如家庭或财政的变化,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所以上下文起着关键作用。

  (二)非人称代词it, that,this,these等的翻译

  非人称代词是指除指代人之外的生命和事物的代词。在翻译这类代词时,译者往往不加分析,简单用“它”或“这”与原句英语代词对应,造成两个可能指代的生命或事物的.混淆和指代一个句意或句中某一语法成分的误译。因此,译者务求慎重对待此类句子,对上下文认真地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

  (1) It is clear that privatization can not be a general and complete cure for fiscal problems, no matter how inefficient a troubled government might be..

  [原译]它很清楚,无论一个处于困境的政府可能是多么低效无能,私有化也不可能是对付财政问题的万全之策。

  [改译]无论一个处于困境的政府可能是多么低效无能,私有化也不可能是对付财政问题的万全之策,这一点很清楚。

  [分析]“It指代"that"引导的从句这一真正的主语。如果把“旷简单与汉语的“它”对应,就会造成指代不明。其实“h”是指“无论一个处于困境的政府可能是多么低效无能,私有化也不可能是对付财政问题的万全之策”这一事实。

  (2) The only way an individual can receive the benefits from a private good is by paying for it; there are no effects on others, and it is possible to separate payers from nonpayers.

  [原译]个人从私有资源获利的唯一途径是付钱购买它;对其他的人没有影响,并将付钱者与未付钱者区分开来是可能的。

  [改译]个人从私有资源获利的唯一途径是付钱购买;这对其他的人没有影响,并可以将付钱者与未付钱者区分开来。

  [分析]这一句出现了两个 “it”。第一个“it指的是“a private good"即“私有资源”,但这无需译出。若用汉语的“它”来对应,就会显得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原译便是如此。第二个“旷指的是"to separate payers from nonpayers”即“将付钱者与未付钱者区分开来”,把此意完整地译出是合理的。在此“/也不能与“它”对应。

  (三)关系代词带来的困难

  如果将英汉比较一下,我们将不难发现关系代词仅存在于英语之中,现代汉语的关系代词实际已告绝迹,仅在古代汉语中才能勉强发现一二,如“者”、“其”。

  关系代词带给我们的困难是:①它带来的定语从句及其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短语,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这一现象在汉语中没有;②定语从句使句子变得很长。

  处理方法:①顺译。按英语的结构翻译。限制性定语从句或短语,只要汉语能安排得当,多半可以如此翻译。②拆译。将原来句子结构重新组合,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较短的句子来翻译。拆译往往用于解释性质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短语。然而,根据原文篇章、逻辑关系和上下文语气、语法和逻辑等关系,具体句子具体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举例如下:

  (1) The public good problem is one of excluding those who have not paid for the good from receipt of services from that good..

  [原译]公共资源问题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排除那些人,他们接受资源的服务,但不付钱。

  [改译]公共资源的词题之一是:它无法将那些不付钱的人排除在享受其服务之外。

  [分析]原译中用了拆译法将句子结构重新组合并分成四个短语来翻译,此举显然不妥,因为在代词"those"之后"who"引导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它起着修饰、限定作用,关系很紧密,而并非解释说明。所以,该句应按原句的结构分成两部分进行顺译。

  (2) Governments exist to provide to provide valuable servieces which businesses or individuals are unwilling or unable to provide independently..

  [原译]政府的存在能为人们提供企业或个人不愿意或不能够单独提供的有价值的服务。

  [改译]政府的存在能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企业或个人不愿意或不能够单独提供的。

  [分析]原译按照原句的句子结构进行顺译,因为原句中“services”之后"which"引导的是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翻译按常规似乎无可非议,但细读起来便不难发现,将“企业或个人不愿意或不能够单独提供的”这一定语和另一定语“有价值的”均放在“服务”前面有些拗口不自然。因此,将该句拆译则显得更为自然贴切。

  由此可见,英语代词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是,只要我们分析清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按照汉语的习惯,使用顺译法、拆译法灵活翻译,便可解决问题。

;

英汉语言差异翻译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

  (一)词义比较

  1.词的多义性

  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如:

  2.抽象与具体

  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

  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

  (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二)词语搭配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不能把汉语词语的搭配用法生搬硬套到英语译文中。例如:“看报纸”的看应该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如:开灯(turn on the light)开饭店(run a restaurant)开会(hold a meeting)开账户(open a bank account)。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在语境中把握词汇的含义及用法,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作为词块来整体记忆,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三)词序比较

  词序又称语序,就是句子中各个词或成分的排列词序。一句英语译成汉语时,有时词序相同,有时则必须改变。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不同。决定词序的因素主要有:语法因素、修辞因素、惯用法。汉语的词形变化少,同一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主要凭词序来决定。如:我们到学校去乘公交与我们乘公交到学校去。因为词序变了,句子的含义就不同。英汉词序在时间、地点和定语的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英语的词序由近及远,反映出偏重个体的思维特点,而汉语则相反。这种特点还反映在中心词的位置上。英语的中心词一般前置,汉语中心词一般后置。

  如:We study English hard in the classroom every day. 我们天天在教室里认真学习英语。

  二、英汉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形合与意合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英语重形合,结构紧凑严密,并列句要有并列连词连接、主从句要有从属连词等,介词或介词短语也是连接词语的重要手段。而汉语重意合,结构简练明快,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如: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彩虹有许多颜色,(从)外圈红(到)内圈紫。(英语句中有五个介词,汉语中翻译则可以省略或不用介词)

  (二)物称与人称

  英语较常用物称主语,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汉语也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如: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三)被动与主动

  句子中有一个主语,有一个及物动词充当的位于,就可能会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表达式。主动或被动是一个语法范畴,称为语态。英语被动语态用得较多,而汉语被动语态用得少。这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中“事在人为”,表达时常以人作主语,或用泛称如:人们、有人等作主语,也常把时间或地点置句首,采用无主句的形式。英语中的被动在英译汉中往往译成了主动。

  如:Eight hours per day for sleep must be guaranteed. 必须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

  We haven’t been told about it. 没有人通知我们这件事。

  This is one of those questions that don’t need answering. 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及物动词“need”后接动名词常表达被动的含义,“answering=to be answered”,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常译为主动)

  三、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一)语篇衔接手段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衔接上,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英语行文要求避免重复,所以使用人称代词的频率远高于汉语,而汉语则习惯于实称。英汉两种语言最显著的差异是英语用代词时,汉语经常重复名词。

  (二)段落结构

  英语中每个段落必须集中一个内容,一个段落通常有一个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而段落中的具体细节都与主题有关,语篇结构有比较规整和固定的模式,一般模式是:主题句+支持句1、2、3…。在汉语中,多数段落采用归纳式的方法展开,把论点放在段落的结尾。

  (三)篇章展开模式

  英语的篇章展开一般是先综合后分析,从一般到特殊,语句之间连接呈显性,篇章展开分析注意形式和结构严谨规范、层次分明。而汉语篇章展开的方法则有所不同,文章的焦点和中心的位置不固定,呈流动性。英语的段落可以说是缩短了的篇章,而汉语的段落只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思维文化对比与翻译

  (一)思维差异

  思维模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形式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主张“天人合一”、“和谐”,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心理时空和时间顺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重意合。西方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并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反映在语言上就是重形合。英语造字构词的方式正好反映出西方思维模式侧重个体性的特点,以动物名称为例,如:fox(狐),lion(狮)等动物都是独立命名。而汉语中带偏旁“犭”的字,多数指动物。英语构词法以词缀为主,而汉语的构词方式一般先确定总体类别再进行个体区别。

  (二)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用语不少是农谚。

  如:众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西方人喜欢航海,用语不少源于航海事业。

  如:Still waters run deep. 静水流深。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堵沉大船。

  2.风俗不同

  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但英美却把龙视为凶残的怪物。

  3.联想不同

  如:害群之马 black sheep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身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总而言之,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同时也是思维模式的转换。通过英汉语言对比分析,能够了解两者的语言特点。在英汉翻译时就应当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象性,同样使得翻译内容形象生动,达到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培养与提高翻译能力。

  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二、指示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指示意义指的是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最为基本的意义。它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进行体现,它是与某种语境相密切关联的,当对一个句子进行翻译时,必须要能够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使用场合以及上下文关系。例如Johnisaboy.在这句话中就可以将boy直接翻译男孩的意思。而当一个妻子对丈夫说boy的时候,则可以翻译成为亲爱的,兄弟之间称呼boy的时候,则可以翻译成为老弟,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翻译场合,boy的翻译称呼不同,第一个boy是直接指示,第二个boy是对丈夫的称呼,第三个boy则是表达对兄弟的亲切。由此,在翻译中需要结合情景对指示意义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得更加准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语言学对于翻译过程来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语言学对于语言翻译来讲起到了方法上的指引,翻译为语言学带来了各种不同语言知识的碰撞。近些年来,中外一些著名的翻译专家都对语言学在翻译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英汉的语言学知识无论系统与否都对翻译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语言学对于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精神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或者是方法,最后都是要能够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去,只有精通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知识,才能够真正翻译出标准的知识。

;

英汉语言差异翻译对比分析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差别是什么


  引导语: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看看英汉翻译中的八大差别吧,谢谢你的阅读。

   一、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二、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三、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例如: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译文: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recreat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 考研英语 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译成“重新创造”或者“娱乐”。仔细观察recreate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rt,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

  四、英语(论坛)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五、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请看下面的例句: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六、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下面我们先看一组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须认识到……

  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 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如: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归还;恢复,复兴;恢复健康,复原)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

  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七、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tractor和vehicle在句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八、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

  ardent (热心的;热情的)loyalty 赤胆忠心

  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

  far-sightedness 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

  perfect harmony (和声;和睦)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

  lack of perseverance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捐款;捐助)添砖加瓦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危在旦夕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则喜欢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个翻译:

  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s whereas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 "unnatural food."

  译文: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 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mfortable和unnatural。根据大纲中词汇表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差别是什么

英语与汉语的区别论文


一、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1、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


2、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二、英语多抽象,汉语多详细


1、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


2、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详细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三、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1、英语一方面十分注意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著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


2、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四、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1、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定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


2、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以上就是关于英汉代词对比,笔译技巧之英语代词的翻译技巧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英汉代词对比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 2023年01月12日09时03分32秒
下一篇 2023年01月12日09时10分19秒

相关推荐

  • those are改为一般疑问句

    将英语中的“those are”改为一般疑问句,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将“are”提到句首,如“Are those apples?”;另一种是在“are”后面加上名词或形容词,如“Are those your books?”或“Are those expensive?”。 Are those? Are those...? 第一种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将 “those are” 中的 “are” 提…

    2023年12月01日
    16
  • 用是还是造句疑问句

    “用是还是造句疑问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结构,用于询问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它由疑问句、连接词“用是”或“还是”以及句子或短语组成。使用时,需要确定提问对象、选择正确的连接词,并根据所提问的对象和连接词选择合适的句子或短语来回答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语法结构的基本构成。这种结构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是一个疑问句,接着是一个“用是”或“还是”的连接词,最后是一个句子或短语。其中,“用是”表示肯…

    2023年12月01日
    16
  • 英语倒装疑问句例句

    英语中的倒装疑问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主要通过倒置主语和助动词的位置来提出疑问或强调内容。在学习和使用时,注意正确的语序和语调,以清晰地表达意思和语气。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tonight? 你今晚要去参加派对吗? Have you ever been to New York City? 你去过纽约市吗? Can you speak French fluentl…

    2023年12月01日
    16
  • 初中英语状语从句,什么是状语从句?

    初中英语的状语从句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点,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使句子更完整、准确和具有逻辑性。状语从句可以分为时间、条件、原因、结果、方式和比较等类型。掌握状语从句的用法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什么是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的从句。它通常由连词引导,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 状语从句的分类 状语从句可以分为时间状语…

    2023年12月01日
    16
  • 主补和宾补的区别

    在英语语法中,“主补”与主语一起构成谓语动词,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副词或介词短语等,如“Mary is happy”中的“happy”。而“宾补”跟在及物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宾语,如“I made her happy”中的“happy”。主补与主语同位,意义相等,而宾补从属于宾语,因此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 让我们来看看主补的概念。主补是指在英语句子中与主语一起构成谓语动词的成分。主补可以是…

    2023年12月01日
    16
  • 复合情态动词有哪些

    英语中的复合情态动词包括"ought to + 动词原形"表示应该,"have to + 动词原形"表示必须,"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的习惯,"ne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需要,以及"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未来的计划。掌握这些复合情态动词可以使英语表达更准确、丰富。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复合情态动词: ought to + 动词原形 表示“应该、应当”,相当于…

    2023年12月01日
    16
  • 感叹句是陈述句吗

    感叹句不是陈述句。虽然两者在语言形式和句法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感叹句的目的是表达情感或强调观点,通常以感叹词开头,并使用倒装语序或省略主语,这与陈述句有显著区别。 虽然感叹句与陈述句在语言形式和句法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也有很多显著的区别。一个显著的区别是,感叹句通常以感叹词(例如"oh"、"wow"、"amazing"和"fantastic")开头,这与陈述句不同。此外,感叹句通常使用倒装…

    2023年12月01日
    16
  • 英语倒装句的类型

    英语倒装句是一种强调或表达特定语气的语法结构,分为完全倒装句、部分倒装句和条件句倒装三种类型。完全倒装句将整个谓语移到主语之前,常用于强调或表达感叹、惊讶等语气。部分倒装句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和主语之间的位置置换,通常用于表示否定、双重否定、选择、对比等语气。条件句倒装在条件句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置换,常用于虚拟语气中,表示假设、推断、愿望等。 完全倒装句 完全倒装句是指将整个谓语移到主语之前,构成…

    2023年12月01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