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语法错误实例及分析,高中语文病句改错类型归纳

本文目录

高中语文病句改错类型归纳


   编者按 :我为大家收集了“高中语文病句修改类型和错误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搭配不当:

  1、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江西卷)

  2、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湖南卷)

  二、语序不当:

  1、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2、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三、歧义:

  1、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家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江苏卷) (“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中的“和”字,既可作连词,那么“说服”的宾语则是“老师和你”,也可作介词,那么“说服”的宾语就只是“老师”,这是“一词多性”造成的歧义。)

  2、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湖北卷)(“投诉”雇主还是投诉编辑部,宾语指代不明。)

   四、主语残缺

  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介词,导致主语残缺。这类句子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

  1、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2、看了“崇尚科学,批判邪教”的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五、缺宾语

  有些句子宾语部分较长,在后面就往往忽视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从而导致宾语残缺。这种现象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六、多对一,一对多时的搭配不当:

  1、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赔偿”能与“经济损失”搭配,但不能与“诉讼费”搭配。)

  2、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能与“造就”搭配,但不能与“提高”搭配。)

   七、多重否定句中,前后肯定否定颠倒:看到;不 ,负负得正(反问句亦算负)

  1、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负号,应画一个“-”号,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

   八、两面偷变成一面,一面偷变成两面

  一个句子某部分说的情况包含两个方面,而另一个部分只说到两个方面的其中一点,这样前后就不一致了。注意“能否、是否、成败、优劣、好坏、高低”等词。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3、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九、作为并列关系出现,其实是包含关系:

  1、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一)

  2、本栏目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调色,进行再创作。

   十、重复:

  1、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十一、时间日期不确切,有歧义或成分赘余:

  1、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价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十二、复句有关联词时,注意主语的位置。

  在一个复句中,如果两个句子同一个主语,主语应该放在第一个关联词前面,如果不是同一个主语,那么,主语应该放在第一个关联词的后面。

  1、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该句的关联词“只要……就……”从句意来看使用正确,但是两个主语不同,前一句是“你”,后一句为“全世界的人”,因此,应该将“你”放在“只要”后面。)

  2、不仅李阳同学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该句中的“学习好,乐于帮助其他同学”都是用来说李阳的,为了上下句的连贯性,应该将“李阳”置于关联词“不仅”的前面。)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中语文病句修改类型和错误分析”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高中语文病句改错类型归纳

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失误有哪些?


第十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
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报)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刊)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义上不搭配,例如:
(1)*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违反协
议者负责赔偿。(刊)
例(1)“违反”和“义务”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宜改为“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协议,不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另一种是语法上不搭配。例如:
(4)*经过这一阶段的整顿,见到了成效,初步改变了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
乱。(报)
例(4)动词“改变”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而“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乱”是个主谓词组,不属于名词性词语。应在“……比较混乱”之后加上“的状况”三个字。
当述语或宾语为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述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下面的例句在述宾配合上都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例(7)作述语的“看到了”不是联合词组,而作宾语的“……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是个联合词组。“看到了……小屋子,……乡亲”,是说得通的;“看到了……乡音,……笑声”,不合情理,声音只能听到,不能看到。这可能是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了,以致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是修饰、“打扮”中心语的。我们在本章第七节七小点里曾经指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配合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果二者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例如:
(1)*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报)
例(1)“歌声”前用了三个修饰成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其中“一支”和“历史性”就都不能跟“歌声”搭配。再说,“歌声”是比较实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歌声”,这说法也不贴切。例(1)宜改为:
上面所谈的几对句法成分之间搭配不当的毛病,需特别注意。除此之外,有时还需注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问题。主语和宾语虽然在语法上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谓语动词为“是”、“成为”或“~成”等,主语跟宾语在意义上就会有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注意它们的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本章第五节里的“在主谓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一小节中谈到了,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15)*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城市上映的五部
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报)
例(15)一紧缩,句子的基本框架是:“……电影节以及……影片都是……好作品”。“影片是好作品”,说得通;“电影节是好作品”,显然不通,这里就没注意主语和宾语在语义上的配合。例(15)可以改为:
二、句法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靠科
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报)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一)残缺主语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刊)
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例如:
(12)*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
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二) 残缺谓语
残缺谓语的毛病比起残缺主语的毛病来要少得多,但是有,这多半是因为急于往下写,一时疏忽所所造成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句子长,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把整个谓语漏掉了。例如:
(1)*唐总经理一听说×国厂商不顾信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供应汽车零件,
就怒火中烧。他由于按捺不住怒火而折断了手中的铅笔这个动作,如果唐总经
理不发火、不激动,倒是不符合他的思想性格的,这丝毫谈不上有什么鲁莽之
处。(刊)
例(1)这一段话是用来反驳别人意见的。显然在第二个句子的“他……这个动作”之后落了谓语。宜补上“是合乎情理的”一类谓语。
另一种残缺谓语的情况是,指残缺谓语中心动词。例如:
(三) 残缺宾语中心
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例如:
(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报)
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
(四) 残缺必要的虚词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
(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
例(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
(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
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
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老舍《全家福》)
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使句子脉络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三 词语的位置摆得不是地方
句子里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当,造成结构混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例如:
(1)*为推进国营企业的改革,有人提出可考虑推行股份制。为慎重起见,许多领
导同志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的问题,深入各方面听取了广泛的意见。(报)
例(1)作者本意是要说许多领导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问题广泛、深入地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由于作者把“深入”、“广泛”、“各方面”这些修饰成分放得不是地方,造成了句子结构的混乱,使句子意思含混不清,甚至会让人误解为“深入”是动词,“各方面”是作“深入”的宾语。
(一) 修饰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位置不当也是比较常见的毛病,如例(1),又例如:
(2)*据美国报纸最近报道,多个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胡萝卜、
西红柿、青菜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报)
例(2)、(3)是名词前几个定语的顺序有问题。例(2)“好的”和“治疗癌症的”这两个定语应互相换个位置。一般说,如果名词前有一个由形容词带“的”的定语,有一个由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那么通常是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放在前面。
(二)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对不上号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次序不一致,彼此对不上号,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词语位置不当的毛病。例如:
(1)*饰演这男女主人公的是人们熟悉的陈冲和高飞。(刊)
例(1)不熟悉陈冲和高飞这两位演员的人,看了这句话会以为陈冲是男的,高飞是女的,其实正相反。应把他们俩的名字倒换个位置,说成“高飞和陈冲”。
(三) 某些词语的位置跟介词的要求不合
有些介词在使用上对某些词语的位置有特殊要求,譬如在前面我们讲过,使用介词“把”,要求否定词放在“把”之前。我们只能说“他没把信交给我”,不能说“*他把信没交给我”。不注意这一点,也容易犯词语位置不当的语法错误。例如:
(1)*我们年青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一切应该无私地献给祖国,献给人
民。(报)
例(1)助动词“应该”要放在“把”字之前。上面说的是使用介词“把”中出现的位置问题。
使用介词“对”或“对于”时,必须注意主、客的位置问题,否则也会出错。例如:
(2)*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对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使用介词“对”和“对于”时,行为动作的主体要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客体要放在“对”或“对于”的后边。以上三例都犯了主客倒置的毛病。一种改法,干脆将“对”或“对于”删去;另一种改法,保留“对”或“对于”,调整主、客位置――例(2)宜改为“对这个道理我现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使用其它介词时,也需注意位置问题。例如:
(5)*听说他的棋艺很不错,跟他你不妨比试比试。(习作)
由介绍“跟(和、同、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前面。例(5)“跟他”要放在“他不妨”之后;
(四) 词语位置不当破坏句式的对称
有的情况,词语位置不当,从句法上说不好说有什么问题;但是汉语在表达上常常要求句式整齐对称,词语位置不当有时会破坏句式的对称,让人读着感到很别扭,因此也需要注意避免。请先看实例:
(1)*他们尝到了公路建设的甜头,大家觉得,一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就会使山
区经济进一步搞活,使山区的土特产就能畅通地往大城市运,就会使山区老百
姓的生活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报)
(4)*论学习,小燕比她哥要强多了,不仅比她哥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比她哥活。(书)
例(1)-(4)孤立地一个分句一个分句看,语法上都没有错,但整个句子一看,会发现毛病都出在句中某些成分放得不是位置这上面。例(1)第一个“就会”放在“使……”的头上,第二个“就能”放到“使……”后边去了,第三个“就会”又放在“使……”头上,这就破坏了表达上句法格式的对称性,让人读着不顺。应该把第二个“就能”放在“使山区土特产”的头上,使“就会”、“就能”、“就会”这三个成分所处的位置一致起来。
四 句法成分杂糅
句法成分杂糅也是一种常见的语病。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 两种格式各取一半搀杂糅合
要表示一个意思,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句法格式。下笔的时候,想用某种说法,写着写着却换用了另一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两种句法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例如:
(1)*这种款式的女大衣一上市,就受到广大女青年所欢迎。(报)
这个句子就是把“受到……的欢迎”和“为……所欢迎”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了。可以将“所”改为“的”,也可以将“受到”改为“为”。下面的例句犯的是同样的毛病:
为帮助大家防止出现这类杂糅的毛病,这里不妨列举一些我们所搜集的比较常见的杂糅格式:
[1] 关键在于……
……起决定作用
→ *关键在于……起决定作用
[2] 目的是……
以……为目的的
→ *目的是……为目的的
[3] 是为了……
是以……为目的的
→ *是为了……为目的的
[4] 他的死是为了……
他是为了……而死的
→ *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
[5] 以……为宜
……即可
→ *以……即可
[6] 是由……决定的
是出于……
很多,建议在百度文库里搜一下北大的《现代汉语讲义》,它的第三章语法部分最后一节讲的就是这些,很详细。

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失误有哪些?

小学语文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有哪些


语法错误具体分类如下:
1. 主谓关系中人称和数量不一致性(person/number agreement)错误
由于汉语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英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而变化。而学生主要用汉语思维,因此他们往往没有习惯去考虑主语是第几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复数名词做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谓语动词go应该加es。
2.时态(Tense)
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在时态方面犯错误。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动词的构成形式随着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文里没有时态区分。动作或动词的时间由跟在动词后的诸如 “着”、“了”、“过”等副词小词来表示,对高中生来说,掌握英语的时态不是很容易。实际上,学习者在头脑里很清楚语法规则,但经常混淆或忘记改变动词的词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确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第一句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二句“我买这件衣服花了50元”应该是过去时态。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态。
3.语态错误
动词的被动式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考虑到用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虽然中文里也有被动式的含义,但与英语里被动式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英语里的被动式要求有助动词be和一个变异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中这个助动词带有时态和人称数量信息,中文里需要使用诸如“被”、“使”、“让”等词语,不需要有不规则的动词形式。

小学语文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有哪些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ABCD
  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
  (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故屡屡发生。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句法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科
  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一)残缺主语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
  (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
  (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安全保证!”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样。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例(4)也宜将介词"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例如:
  (5)*听了刘大**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
  (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
  (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
  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诉说”这一行为。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例(6)、(7)毛病跟例(6)类同。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
  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例如:
  (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
  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
  (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
  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 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
  (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
  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
  (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
  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
  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
  (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
  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
  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三、第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 “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复信” 前补上主语“她”。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例如:
  (14)*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
  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残缺宾语中心
  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例如:
  (1) 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2) 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4) 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
  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后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例(3)可在 “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也可以删去“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4)应在“往上申诉” 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
  残缺必要的虚词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
  (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 局”。
  例(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
  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于在“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之后缺少了一个“的”,意思就全变了,变成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不去制止“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那种行为。那个“的”一定得补上。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
  (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老舍《全家福》)
  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使句子脉络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由连词“因为”带起的原因从句到哪儿为止?就到“没有感觉”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灵敏度差”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一分句为止?光就这个句子本身判断不了,因为“灵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两个分句,既可以分别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后面分句的原因。从原文内容看,得在“远不能……”之前补上连词“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国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我们到过的几个城市,几乎都没有无轨或有轨电 车,公共汽车的线路和车辆也较少,等十多分钟不见车来是常事。地下铁道全国只有很少几个城市有。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上班地点就在住宅附近,那就只好自备汽车了。
  (6)吉林省磐石县曾经是多年无森林火灾的先进县,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无视国家法令和合理的规章制度,纵容一些人进入林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搞副业,使一个好端端的林业先进县城变成山林火灾最多的一个县。
  例(5)最后一个分句“那就只好自备汽车了”头上要有连词“否则”来和“除非”相呼应。现在缺少了这个关联词,不仅语气脱节,而且意思也变得含混,叫人费解。
  例(6)第一个分句的意思和后面分句的意思显然是正好矛盾的,应该在第二个分句“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前面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但是”或“可是”,这样就使句子语气连贯,意思清楚了。
  修饰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位置不当也是比较常见的毛病,例如:
  (2)*据美国报纸最近报道,多个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胡萝卜、西红柿、青菜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3)*10岁的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每天晚上都还得由他母亲半夜起来为他接尿。
  (4)*这个成人教育教材编写会议是由教育部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全国职工教育
  管理委员会联合于今年五月在苏州举办的。()
  (5)*老李吃力地托着被淹的孩子的身体,老林也奋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俩
  合力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终于托出了水面。()
  (6)*你做了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么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词前几个定语的顺序有问题。例(2)“好的”和“治疗癌症的”这两个定语应互相换个位置。一般说,如果名词前有一个由形容词带“的” 的定语,有一个由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那么通常是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放在前面。例(3)主语中心名词“学生”前的几个定语的顺序很不合适,整个作句子主语的偏正词组宜改为“一个十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例(4)、(5)是同时出现的几个状语的排列有问题。例(4)状语“联合”应贴近动词“举办”,句子改为“……于今年五月在苏州联合举办的”。例(5)在动词性词语“托出水面”前有三个状语――“合力”、“终于”、“将……孩子”,但全给作者放乱了。应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他俩终于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
  例(6)是把该作状语的成分错放到了定语的位置上,应把“这么”放在“大”之前作状语。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上就是关于生活中的语法错误实例及分析,高中语文病句改错类型归纳的全部内容,以及生活中的语法错误实例及分析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 2023年01月04日13时55分36秒
下一篇 2023年01月04日13时59分44秒

相关推荐

  • 现代汉语连词的用法

    本文目录 1.并列连词 2.递进连词 3.转折连词 4.因果连词 5.条件连词 汉语中,连词是连接语句或句子的词语,让语句之间有逻辑关系和联系。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有以下几种: 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关系,例如:“又、而、或、以及、不仅……还、不但……而且”等。 例如:“他又高又瘦。”,“我喜欢吃水果,尤其是草莓。”等。 递进连词 递进连词用于连接递进关系的词语…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转折关系怎么解释

    在英语语法中,转折关系是指一个句子中出现了意思相反或者相互矛盾的两个部分。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连接词或者短语来表达,其中一些常见的连接词包括“but”、“although”、“however”、“yet”等等。转折关系的存在可以帮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使用转折关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是他经常忘记做作业。”这个句子中,“但是”就是…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与客观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表达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或假设。在日常生活和商务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建议、要求、假设、愿望等情况。但是,有时候我们使用虚拟语气时,与客观事实相反,引起误解或者产生笑话。 举个例子,当我们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这样做”时,我们使用的是与客观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决定你该怎么做”。如果我们的听众没有理解我们使用…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不定冠词的用法总结知乎

    不定冠词是英语语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用来表示泛指或表示数量为一的情况。但是,不定冠词的用法也是让人容易混淆的一部分。下面是知乎上一位语言学家总结的不定冠词用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定冠词的用法 表示泛指 不定冠词可以用来表示泛指,即不特指某一个人、物或者事物,例如: A student(一位学生) An apple(一个苹果) 表示数量为一 不定冠词还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为一的情况,例…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中文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本文目录 1.状语在句首 2.状语在句中 3.状语在句尾 在中文语法中,状语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语言成分。常见的状语有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程度状语等。状语的位置在句子中非常重要,不同位置的状语会有不同的语法意义和语言表达效果。 状语在句首 当状语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时,常用于强调状语的重要性或者将状语与前文联系起来。例如: 昨天,我去了北京。 总的来说,这个方案还是可以的。…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虚拟语气现在过去将来用法

    本文目录 1.现在时态 2.过去时态 3.将来时态 在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是指表达一种假设、愿望或猜测的语气。它可以用于讨论未发生的情况,或者是表达某种假设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其中,虚拟语气的现在、过去、将来时态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则。 现在时态 虚拟语气现在时态用于表达与现在相反的情况,通常以“if”引导。例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harder.(如果我是…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什么是冠词和不定冠词

    在学习英语时,冠词和不定冠词是最基础的语法知识之一。它们是用于修饰名词的小词,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 冠词 英语中有两种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定冠词是"the",在句子中表示特定的事物或人,例如:"The car is blue."(这辆车是蓝色的)。不定冠词则是"a"和"an",在句子中表示不特定的事物或人,例如:"I saw a cat."(我看见一只猫)。 使用冠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
  • 汉语连词是什么意思啊

    汉语连词是连接语句中不同部分的词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将两个或多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连接在一起。它们在汉语语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包括:“和”、“或”、“但”、“所以”等等。这些连词不仅起到连接语句的作用,也可以表达语气和语境。 例如,使用“和”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如:“我喜欢吃蛋糕和巧克力。”使用“或”可以表示选择关系,如:“今天晚上我想吃披萨或者汉堡。”使用“但”可…

    英语知识 2023年06月14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