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什么意思
原文出自《世语新说》中“元方答客”故事的内容。原文中的“门外戏”是状中短语,其中:名词“门外”充当动词“戏”的状语。
所以: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大意为: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名词做状语是文言文的独有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先秦并不常见,到《史记》才增多的。名词做状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喻性的,另一种是实在性的。
1)比喻性的状语是用名词作比喻来说明有关的行为或人、物。这种状语如果用人、物的外形作比喻,常说明某种形态;如果用人、物的内在关系作比喻,常表示完成某个行为时所持的态度。例如:
○《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
(野猪,像人一样站立并且啼叫)
本例中的名词“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是说“豕(猪)”站立起来像人,这是用人的外形来作比喻。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老人,像孩子那样啼哭。)
本例中的名词“儿”作状语修饰动词“啼”,是说老人象小儿一样哭泣,也是用小儿的外形来作比喻。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老师那样去侍奉他。)
本例中的名词“师”作动词“事”的状语,“师事之”并不是侍奉外表像老师的人,更不能当着主谓短语来解读,而是说像对老师一样,即像对老师那样去侍奉他,这是用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作比喻。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兄弟那样去侍奉他。)
本例中的名词“兄”作动词“事”的状语,“兄事之”并不是侍奉外表像兄弟,更不能当着是主谓短语,即“兄事之”来解读。而是说像对待兄弟一样,即像对兄弟那样去侍奉他,这是用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作比喻。
2)实在性的状语不是比喻,而是某种事体确实与行为有关。事体可以是工具、准则、处所等。例如:
○《汉书·霍光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剑斩之:用剑斩杀他们。)
本例中的名词“剑”作动词“斩”的事体状语,与“斩”的行为有关,表示行为的工具。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法皆斩:依据法令都要斩首。)
本例中的名词“法”作动词“斩”的事体状语,与“斩”的行为有关,表示行为的准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按秦王的威势,而我(蔺相如)却敢在朝庭上呵叱秦王。)
本例中的名词“廷”作动词“叱”的事体状语,与“叱”的行为有关,表示行为的处所
注意: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当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工具,翻译时,名词之前可加译“用”或“拿”;当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准则,翻译时,名词之前可加译“依据”、“凭借”;当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翻译时,名词之前可加译“在”。
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是表比喻,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犬这个名词作了坐的状语,比喻狼像狗一样地坐着。
二是表处所,例如:东市买骏马。东市这个名词作了买的状语,表示了买马的处所。
三是表动作的频率,例文: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这个名词作了扳的状语,表示扳的频率。
语文古文里骑读什么音
所谓“名作状”指的是名词作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如:工作已经完成了。\他很高兴。(“已经”“很”是副词作状语)。他认真学习。(“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如:今天学校放假。\路口几位警察正在疏导车辆(“今天”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路口”是处所名词作状语)。介词短语(介词结构)常做状语,如: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在教室里”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名词通常不做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很少做状语,这里不讨论),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却是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例如: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影)从。(天下人像像云一样集拢来,像回声一样应和,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
“云”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集”,意思是“像云一样”。“响”的意思是回声,也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应”,意思是“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影子,也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从”,意思是“像影子一样跟从”)。
名词作状语表示“像……一样”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还保留着,如“土崩瓦解”,“蚕食鲸呑”。
名词作状语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处所或工具,例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蔺相如在朝廷上叱骂他。)
“廷”,朝廷,名词,作状语,用来表示动作“叱”的处所,意思是“在朝廷上”。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意思是“用箕畚”。
这就是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情况。
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四、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以上就是关于名词作状语汉语例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名词作状语汉语例子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