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汉语是中文发展的历史阶段,其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定语后置,即定语放在被修饰的词语后面。下面将介绍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形容词后置
形容词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名词后面。例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宝玉的“脸上仙姿月韵,胜雪神仙一般”中,“仙姿月韵”就是形容词后置的例子。
动词后置
动词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也通常放在名词后面。例如:“诗经”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其中“心悦君”就是动词后置的例子。
介词短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也通常放在名词后面。例如:“庄子”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偏振光飞数仞,长河落日圆。”中,“一日同风起”就是介词短语后置的例子。
从句后置
从句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也通常放在名词后面。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出来唱《梦中人》又唱《青衫泪》时,宝钗问宝玉道:‘这一首行不行?’宝玉道:‘行,这是徐志摩的诗,我也喜欢。’”中,“徐志摩的诗”就是从句后置的例子。
古汉语定语后置形式多样,需要根据语境和词语搭配来理解。掌握古汉语定语后置形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